2014/04/23
課程內容與總結 – 12秋081
(一) 課文大意:
【科判】習近後世安樂方便----趣入聖教最勝之門淨修歸依分四:
(1) 由依何事為歸依因
現世很快就結束了,死後依所造的善惡業而流轉,此世造的惡業很強猛,善業是如剎那閃電般微少。思惟這個道理而起大怖畏及求皈依心。
故皈依之因總為二事 ①害怕死後墮入三惡道受苦,②相信惟有三寶才能得到救護,所以應勵力勤修一心求皈依。
(2) 由依彼故所歸之境
皈依的對象需具備的條件:
- 自己已解決所有的問題。
- 知道用什麼方法幫忙別人。
- 具足大悲心。
- 具平等捨,利益眾生沒有分別心。
但[內緣不具],我們本身條件不夠,認識不到正受三毒苦,故未能發起皈依的心。
(二) 聽帶與討論:
(1)宗大師引導我們修行的次第,前面思惟三惡趣苦,後面的修行就會全神貫注,學甚麼馬上就會相應。而真正我們希望能徹底離苦得樂的方法,就是修皈依。
(2)我們好端端的,師父用怎麼樣的的理路,讓我們變改心意:如何從沒皈依到希望皈依的?
因為想到我們的身體既然很快消失,死了以後隨業而轉,而造的業又是惡業這麼強盛,這麼強盛的惡業一定引導我們墮惡道,想到這裡,就起大恐怖!怎麼辦啊?就一心要求皈依。這個就是我們真正要皈依的原因。
(3)念佛法門【南無阿彌陀佛】,南無就是皈依,阿彌陀佛就是皈依的對象。 師父說念佛是心裡面心心念念在皈依,不是嘴上在念而已。如果可以把前面思惟苦的內涵修的紮實了,就算蒙上了嘴,心裡還是拚命在念佛,一心只有求皈頭依靠,所以一句佛號欣厭具足,心裡面完全知道這世間是一無可取,唯一辦法是依靠阿彌陀佛。
所以皈依之因總為二事:對惡趣升起大怖畏而想要脫苦;另外就是真實感受到三寶想要救護我們的心。這個就接續到後面的課程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