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在一起

我們在一起

標籤

2014年6月9日 星期一

2014/06/04 課程內容與總結 – 11秋076

廣論進度:
【科判】:
戊三於大士道次修心分三:一、顯示入大乘門唯是發心,二、如何發生此心道理,三、既發心已學行道理。
己二如何發生此心道理分四:()由依何因如何生起(本週進度)()修菩提心次第,()發起之量,()儀軌受法。

一、課文大意:
1、四緣發心:
(1) 親眼看見或聽見諸佛、諸大菩薩的威神之力而發心我也要成佛,生起這樣的  心就是發菩提心。
(2) 佛已不在現世了、留下佛法,經由聽聞了解佛的種種功德,生起我也要成佛, 這也是發菩提心。
(3) 看見佛法快滅掉,眾生將受苦,我要好好地學,使得那個菩薩的正法能夠安住。
(4) 現在法滅的時候,這個惡世一般人太愚癡、無慚無愧又慳貪等,我想要幫所有人解脫成佛。
    所以什麼是發菩提心?我想要成佛這樣就是發菩提心。

2「發心為利他、欲正等菩提」就是為利有情願成佛,不管利他或是自利都要成佛。
   自利必須透過利他才能圓滿,否則走到小乘繞遠路,所以幫助別人要成佛,幫助自己也要成佛。

二、聽帶討論:
1為什麼學習上有問題不問?
A:我們學習就是要學不會的、不知道的,但是實際上遇到問題會畏縮,覺得問問題不好意思,這是因為忘記了我為什麼來?我來幹什麼的?
  所以不要為眼前的一點困難就起退心,應著眼於長遠解決 離苦得樂而堅持不懈。
師父說:不在難不難、在於該不該。
2:為什麼我們遇到複雜難以處理的問題時都會現慌亂?
A:真正的問題就是平時遇到問題時,會有大而化之的習性,養成了隨隨便便、馬馬虎虎的樣子,於是有困難的境界現前就沒有辦法處理,真正成功的人卻是小事也不馬虎、非常謹慎。
所以學佛法、學廣論是不能大而化之,而要很嚴謹、很謹慎的態度,在平常就要養成這樣的習性。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