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在一起

我們在一起

標籤

2014年6月13日 星期五

2014/06/11 下週廣論進度 **11秋076

**11076


廣論進度:P210LL3第二修菩提心次第者~ P213L4

餘凡莫能曉

廣論音檔: [92B ] 03:35 ~ [93A] 19:04



選擇1 (flash):
選擇2 (html5):
第二修菩提心次第者,從大覺{口窩}所傳來者現分二種,一 修七種因果教授,二 依寂天佛子著述所出而修。     今初

  七因果者,謂正等覺菩提心生,此心又從增上意樂,意樂從悲,大悲從慈,慈從報恩,報從念恩,憶念恩者從知母生,是為七種。

   
 此中分二,一 於其漸次令發定解,二 如次正修。 初中分二,一 開示大乘道之根本即是大悲,二 諸餘因果是此因果道理。

  初中有三。初重要者,若由大悲發動心意,為欲拔除一切有情出生死故起決定誓,若悲下劣不能如是。故荷盡度眾生重擔,賴此悲故,不荷此擔便不能入大乘數 故。悲初重要,如無盡慧經云﹕「大德舍利弗,又諸菩薩,大悲無盡,所以者何,是前導故。大德舍利弗,如息出入是人命根之所前導,如是諸菩薩所有大悲,亦是 成辦大乘前導。」伽耶經云﹕「曼殊室利,諸菩薩行,云何發起何為依處。曼殊室利告曰﹕天子,諸菩薩行,大悲發起有情為依。」若不修學至極廣大二種資糧,終 不能滿如是誓願,觀見是已轉趣難行廣大資糧,故為轉入諸行所依。

  中重要者。如是一次發如是心趣入正行,然因有情數量眾多行為惡暴,學處難行,多無邊際經劫無量,見已怯畏退墮小乘,非唯一次發起大悲,應恆修習漸令增 長。於自苦樂全不顧慮,於利他事毫無厭捨,故易圓滿一切資糧。如修次初篇云,「如是菩薩大悲所動,全不自顧,極欲希求利益他故,而能趣入至極難行長夜疲勞 集聚資糧,如聖發生信力經說。其大悲者,為欲成熟一切有情,全無苦生是所不受,全無樂生是所不捨,若趣如是極大難行,不久即能圓滿資糧,決定當得一切智 位,是故一切佛法根本唯是大悲。」

  後重要者。諸佛獲得果位之時,不如小乘而住寂滅,盡虛空住義利眾生,亦是由於大悲威力,此若無者同聲聞故。如修次第中篇云﹕「由大悲心所攝持故,諸佛 世尊雖得圓滿一切自利,盡有情界究竟邊際而善安住。」又云﹕「佛薄伽梵無住大涅槃,因即大悲。」譬如稼禾初以種子,中以雨澤,後以成熟而為最要。佛之稼 禾,初中後三,悲為最要。吉祥月稱云﹕「以許悲為佛勝苗,初如種子增如水,長時受用如成熟,是故我先讚大悲。」由見此義,正攝法經云﹕「世尊,菩薩不須學 習多法。世尊,菩薩若能善受善達一法,一切佛法皆在其手。一法云何,所謂大悲。世尊,由大悲故,一切佛法皆能自來菩薩手中。世尊,譬如轉輪聖王輪寶所至, 一切軍眾皆至其處。世尊,如是菩薩大悲所至,一切佛法咸至其所。世尊,譬如命根若在,餘根亦在。世尊,如是大悲若在,菩提餘法亦當生起。」若於如是勝道扼 要,無邊教理之所成立,獲得定解,於菩薩心根本大悲所有法類,何故不執為勝教授。故如響那窮敦巴說,「於覺{口窩}所雖請教授,終唯教云,捨世間心,修菩提心。」善知識敦巴譏笑告曰﹕「此是掘出覺{口窩}所有教授中心。」知法扼要,獲決定解,唯此最難。故應數數集聚淨治,閱華嚴等諸大經論,求堅定解。如吉祥敬母云﹕「尊心寶即是,正等菩提種,唯尊知堅實,餘凡莫能曉。」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